- 张哲铭;刘颖;王文彬;晋欣桥;杜志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分解和趋势混合的模型,旨在提高长时间建筑能耗预测的准确性。通过特征与时间的双重编码实现对能耗数据的处理。模型采用并行计算架构,包含序列分解通道与融合计算通道,最终整合2条链路输出得到预测结果。与其他模型相比,本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最高降低了25.7%,均方误差(MSE)降低了40.2%,决定系数(R2)最高提升了36.9%。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本研究开展了消融实验。结果表明:与未采用时间编码的模型相比,本模型的R2提升了32.7%,MAE下降了27.9%,MSE减少了50.9%。此外,与未集成序列分解和趋势混合模块的模型相比,本模型的R2进一步增加了9.7%,MAE降低了5.2%,MSE减少了20%。
2025年04期 v.45;No.210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宇轩;叶明树;张翼驰;陈焕新;程亨达;
为了研究空调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的用能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对空调系统不同用能日模式的识别策略,采用K-means聚类算法,依据肘部法则与轮廓系数确定最佳分类数,将半导体工厂空调系统在不同日期的运行数据划分为4类典型用能日模式,分析了不同用能模式的分布特点及性能系数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用能日模式识别模型。结果表明:聚类轮廓系数为0.34,4类不同用能日模式有显著差异性和代表性,且识别模型可以较好地识别这4类模式,准确率达到99%。
2025年04期 v.45;No.210 46-5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超;张鉴心;陈焕新;黎强;肖准;
为了在原始数据采集受限的条件下进行商业建筑制冷空调系统负荷预测研究,本文将不同数据分为冷站数据、气象数据和室内数据3类基本特征组,通过组合基本特征组构建了7个负荷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在基本特征组作为模型输入时,冷站数据作为输入时预测效果最优;在所有模型中,将全部特征作为输入时,预测效果最佳,均方根误差为3.03,拟合优度R~2为0.87。通过对不同特征组合下的预测结果进行量化评估,可为负荷预测数据端特征选择工作和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4期 v.45;No.210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丁铃;余克志;王付巍;
为了缩短火龙果真空冷冻干燥过程的升华干燥周期、减少升华干燥过程碳排放量、提升冻干效率,本文通过实验分别对不同预冻温度(-20、-30和-40℃)下的火龙果切片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升华干燥速率及耗电量。结果表明:火龙果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升华干燥周期与预冻温度密切相关;与预冻温度为-20℃时相比,当预冻温度为-30℃时,火龙果升华干燥时间缩短了3 h时,耗电量降低17.4%。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预冻阶段的温度,可显著缩短火龙果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升华干燥周期,有效降低升华干燥阶段碳排放量。
2025年04期 v.45;No.210 60-6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汝洋;易祖欣;刘宝林;
本文以粪便菌群中的2种益生菌(粪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和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的粪菌冷冻干燥保护剂,提高了冻干粪菌的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质量分数复配冷冻干燥保护剂配方为12%海藻糖保护剂、6%谷氨酸钠、6%脱脂乳和10%乳果糖;复水后的冻干菌粉均能保持85%以上的存活率。16 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冻干保存方法与甘油冷冻保存方法对开放阅读框序列保存效果的差距主要体现在0~200和201~400长度区间,2种方法对粪菌多样性和功能片段组成的保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2025年04期 v.45;No.210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业凤;李洁;钟海辉;丁民淅;罗志鹏;张天娇;
本文分析并对比用于计算R32在小管径内表面传热系数的多个关联式,并确立了适用于预测R32在小管径内表面传热系数的关联式,广泛搜集R32在小管径内的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与关联式所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误差最小的关联式。其中实验数据来自10个文献的1 655个数据点构成,涵盖的水力直径为2~8 mm,由于关联式仅适用于光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表面传热系数预测,对于强化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表面传热系数预测误差较大,并且强化管相对于光管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强化管技术的成熟,换热器主要采用强化管这种形式。所以通过对关联式进行修正,提高了关联式应用于强化管的准确性,修正之后85%以上的计算值误差在±25%以内,平均相对误差仅有2.1%。
2025年04期 v.45;No.210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颜;张春枝;於仲义;易宗立;梁惠惠;
本文以武汉市某商业综合体能源站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软件搭建了冷却塔辅助散热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通过筛选8种动态输入参数,基于14 580组批量模拟结果开展全局敏感性分析,揭示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敏感因素。依据高效空调制冷机房评价标准,对能源站系统性能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能源站总体能效比,地埋管深度和冷却水温差敏感效应指数达到0.211和0.443;冷却塔开启时间对土壤温度和地源热泵机组能效比的敏感效应指数达到0.98和0.30;冷却水温差对系统总能耗的敏感性指数达到0.775。基于批量模拟结果进行多目标优化,最优解集中能源站能效比超过5.6,同时实现能源站碳排放量降低19.6%。
2025年04期 v.45;No.210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