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宏彬;黄永华;韩厦;李铮;
为了提高降、复温速率和实现样品环境氛围可控,本文研制了新型低温显微成像冷冻平台。该冷冻台腔的技术方案是将生物样品放置在独立的小型环境舱内,其内部气体氛围可控,外部采用真空腔体绝热,腔内安装有液氮热沉。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环境舱与液氮热沉的接触或分离,分别对应高速降温和复温(借助电加热)。通过模拟计算对设计结构进行优化,整个系统降温速率最高可达1 500℃/min,不仅实现了冻融瞬态过程可视化,也实现了样品环境氛围的可控性。
2022年01期 v.42;No.18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鉴心;李正飞;陈焕新;刘倩;王誉舟;
多联机(VRF)系统结构复杂,采用传统方法难以识别设备故障,本文首次将特征选取和多目标进化算法优化框架集成于局部广义矩阵学习向量量化(LGMLVQ)故障诊断模型中,并应用于多联机系统的电子膨胀阀和四通阀故障诊断研究。运行数据来自多联机系统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特征选择后的模型对多联机阀类故障的诊断准确率从91.40%提升到95.73%,而进化算法进一步将准确率提升至99.50%,耗时从14.109 s缩短为11.724 s。分析最优模型的正常数据自适应相关性矩阵可以对故障发生部位进行模糊定位,可以对实际故障维修提供一定的帮助。
2022年01期 v.42;No.187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欣;王文;
本文对压缩机振膜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讨论了具有加强筋结构振膜的筋类型、数量和型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直筋振膜中增加筋的数量和半径均有提升效果,筋的条数为8条、半径为1.1 mm时,抗压刚度提升了1.5%,径向刚度提升了35.1%,抗扭刚度提升了4.8%;对于螺旋筋振膜,增加筋的半径和数量能够提升抗压刚度和径向刚度,但会降低抗扭刚度,筋的数量为8条、半径为1.1 mm时,抗压刚度提升了3.5%,径向刚度提升了50.5%,抗扭刚度降低了26.2%;改变螺旋筋的参数方程,振膜性能也发生变化,基圆半径减小时,抗压刚度和抗扭刚度增大,而扭转刚度逐渐减小。对比之下,直筋振膜的径向刚度和抗扭刚度都是呈现强化的趋势,符合对刚度的强化需求。
2022年01期 v.42;No.187 17-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君怡;梁颖宗;罗向龙;陈健勇;杨智;何嘉诚;陈颖;
本文通过MATLAB平台建立各子系统的热动力和经济性模型,以能效性和经济性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重整反应器温度对系统的影响,设计众筹模式并分析了月平息和冷热电收购价对众筹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整反应器温度对经济性的影响较能效性大;通过提高重整反应器温度,平准化度电成本降低可达1.46%;众筹模式15年期方案与系统契合度较10年期方案高;15年期方案的总众筹额、投资者总净收益、企业总净收益和保本点分别为1.936×10~7元、3.485×10~7元、9.559×10~7元和14.5年;众筹模式应适当提高冷热电收购价和合理设置月平息,兼顾运营稳定性、投资者和企业收益。
2022年01期 v.42;No.187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陈华;赵睿;柳秀丽;
石蜡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相变蓄热材料,为解决其导热系换热性能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了石蜡复合材料相变蓄热性能实验台,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的金属泡沫铜布置方式对石蜡蓄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蓄热器盘管内圈测点1和测点2,添加泡沫铜的3种方案在蓄热前期的温升速率相较于纯石蜡均提升3~6倍,中期温升速率为纯石蜡侧的1~3倍;对于热盘管外圈测点6,添加泡沫铜能明显改善蓄热中期温升速率,但是泡沫铜放置方式影响了蓄热前期温升速率;综合3组方案相比,在蓄热前期,方案1较方案2、方案3的温升速率提高30%~400%,在蓄热中期提高50%~200%,综合比较下方案1更优。
2022年01期 v.42;No.187 34-3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昝世超;吴俊峰;屈博艺;周俊海;张秀平;
为了辨识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应用于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阶段和关键影响因素,对机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机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使用过程的电能消耗和制冷剂排放,分别占整个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总排放的96.52%和3.4%,其他阶段可以忽略。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机组运行于不同气候区时,运行阶段电能消耗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量均在90%以上;将制冷剂由R134a更换为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制冷剂R513A后,总排放量降低2.65%;将机组的生产和运输阶段的排放量分别放大100倍时,生产阶段和运输阶段的排放量占比仍不足1%。
2022年01期 v.42;No.187 39-4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潘乐燕;王天英;牛凤仙;施骏业;张耘;李万勇;陈江平;
为保证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高效运行,提升整车续航里程,本文研究多种运行模式下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采用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搭建可视化的充注量测试台架,对基于某电动汽车实车的三换热器空调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了研究。在标准焓差室中基于新能源汽车空调的典型工况,通过测量不同充注量下系统关键温度压力参数,对不同工况下吸排气压力、过冷过热度等系统关键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最佳充注范围为1 050~1 150 g,制热模式下充注范围为750~1 600 g,综合考虑下得出系统的最佳制冷剂充注量为1 100 g。
2022年01期 v.42;No.18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鲁平;王骞;李芳;柴增辉;陈欣;
现行产品标准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及能效标准GB 21455—2019《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对房间空气调节器产品规定了基于不同室外温度发生小时数的季节能效评价方法。在对现行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的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实验及计算方法。优化的方法未造成实验成本显著增加,基本排除了经验系数发生的作用,提高了低频低负荷区间的计算准确度,增强了计算能效与真实能效的逼近。经过实验验证,采纳这一方法的计算能效与实际运行能效的偏差,较之现行国标及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方法,取得了最好的逼近效果。
2022年01期 v.42;No.187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张莹莹;曹祥;张春路;唐继旭;
针对工程用吊车空调系统更加关注舒适性和经济性,本文在制冷剂和系统结构形式方面对现有系统进行改进分析,并推荐一种以R410A为制冷剂的整体式电动空调系统。结果表明,与现有系统相比,推荐方案所需压缩机排量缩小81%,吸气管路饱和温降约比现有系统减小97%,在额定制冷和制热工况下,能效分别提高24.0%和14.2%。
2022年01期 v.42;No.187 59-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雷良新;陶乐仁;孙悦;陶宏;黄理浩;桂超;
纯电动汽车乘员舱冬季采暖热负荷的设计计算是纯电动汽车进行热力计算与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由于冬季采暖热负荷会造成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大大缩短,因此,确定纯电动汽车的冬季采暖热负荷的特性,对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十分重要。本文采用稳态传热法对纯电动汽车冬季热负荷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采暖热负荷主要由新风负荷和通过车体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且该负荷随着车速和新风量的增加而增大。在-20℃时,随着车速和新风量的变化,总负荷变化范围为3 888~8 704 W,新风负荷占比为57.4%~66.5%。
2022年01期 v.42;No.187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