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博文;谭泽汉;陈焕新;孙劭波;龚麒鉴;
建筑能耗预测对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建筑进行能耗预测,并对建立的能耗模型进行了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特征向量,然后对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选取最优变量,采用十折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法进行参数寻优。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均方根误差由之前的12.61降为6.09,优化结果显著,能较好地进行建筑能耗预测工作。
2019年02期 v.39;No.16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刘张鹏;王珊珊;张婉雨;吴静怡;
针对航天器常压热循环试验系统在负载工况下温度均匀性受到破坏的问题,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探究了被试航天器对流场温度均匀性的破坏效果,提出了一种为试验空间提供附加气流的补偿方案。通过采用实际尺寸的航天器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验证了该方案对试验空间流场温度均匀性的补偿修正效果。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的变温试验中,附加有补偿气流的负载工况进行600 s后变温幅度约为对照组的120%~150%,且温度标准差峰值的出现领先约400 s,补偿气流能够促进试验空间的变温过程,优化温度场均匀性。
2019年02期 v.39;No.168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乐意;黄世芳;张小松;
本文对热源塔热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在冬季部分负荷下的不足。考虑到热源塔热泵系统不能在单个房间内单独启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热源塔的集散式空调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及组成,对压缩机、板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热源塔和房间等建立了数学模型,用HDY-SMAD软件模拟了房间冬季负荷变化,取其中一个典型日,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系统蒸发温度与室外温度变化保持一致,冷凝温度受室内负荷变化较大,典型日系统平均供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为4.40,约为相同工况下空冷式多联机系统COP的1.2倍;当关闭两台室内机时,系统COP为3.97左右,该系统在部分负荷下COP仍能维持较高水平。
2019年02期 v.39;No.168 12-1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欣;匡以武;王文;
乏燃料水池的长期非能动冷却技术一直以来受到密切关注,热管在这一方面体现出它的优势。本文以AP1000核电站为研究对象,对其5 MW热负荷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分离式热管的仿真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并对现有的乏燃料池进行分析,确定蒸发管的数量,通过设计和校核,确定蒸发管为208根,冷凝管为640根,采用联箱形式连接。对热管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温度的降低以及水池温度的升高,都能提升热管的换热能力。水池温度为80℃、环境温度为25℃时,热管的换热能力为4.96 MW,满足设计要求。
2019年02期 v.39;No.168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海峰;苏林;盛雷;
为研究动力电池液冷板的散热效果,本文建立了电池组的液冷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针对电动汽车实际工况,探讨电池放电倍率、冷却液入口温度和流速对电池温度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倍率放电时,降低冷却液入口温度会使得电池组最高温度明显减小,提高冷却液流速会导致更大的电池组温差。通过改变液冷板流道与其在电池组的布置方案,缩短了电池组高温区传热路径;与原有的冷却模型相比,电池组最高温度和温差最大降幅分别为2.80℃和3.70℃。
2019年02期 v.39;No.168 23-2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王青锋;祁影霞;潘帅;蒋珍华;周伟楠;邓伟峰;朱海峰;
本文利用CFD模拟对比和研究了影响线性压缩机气浮轴承的结构参数节流孔直径、孔中心距、充气压力、偏心率、气膜间隙对于气浮轴承承载力和耗气量的影响。增加节流孔直径0.1 mm、充气压力0.5 MPa、节流孔中心距10 mm,最大增加承载力和耗气量分别为70%、64%。降低气膜间隙10μm,最大增加承载力为63%,降低耗气量88%。
2019年02期 v.39;No.168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彭斌;孙健;
本文以空气为工质,建立了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中涡旋膨胀机的热力学模型,在建立模型时充分考虑了泄漏和传热对涡旋膨胀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理想膨胀过程相比,在涡旋膨胀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吸气阶段与排气阶段存在着较大的压力损失;由于泄漏和热传递等不可逆损失的存在,工作腔内工质质量的实际值要低于理想值,在膨胀过程中,质量一直处于增加的状态,膨胀结束时的实际质量要大于理想值;等熵效率随着膨胀比的逐渐增大而趋于减小;容积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输出功率随进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2019年02期 v.39;No.168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浩;何哲旺;武滔;吴国明;任滔;丁国良;
空调换热器通常使用流路数目均一的常规流路,很难让空调器在不同的冷媒流动特性下均具有最佳的换热状态。本文提出了一种室外换热器的分布式流路的模型,来提升空调器的换热。本文针对室外换热器微元建立分流模型,求解获得最大微元换热量的极限质流密度;并通过室外换热器分布式分流模型求解整个换热器的分布式流路,使得室外换热器任何位置处的制冷剂质流密度尽可能接近极限质流密度。本文对一款常用的室外换热器进行分布式流路设计。采用分布式流路的室外换热器的额定制热量和低温制热量分别比采用流路数目均一的常规流路高8.8%和5.6%。
2019年02期 v.39;No.168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苏苗印;汪慧;
与传统一次能源相比,太阳能、海洋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和间断性的缺点,储能技术为解决电力的稳定供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越来越受关注的液化空气储能技术兼备储能密度高和场地要求低的优点,是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的一个理想解决方案。为提高液化空气储能技术的实用价值,通常利用余热回用方法提高系统的循环效率,但依靠特定外部条件的使用环境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与高温热水系统耦合应用的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利用压缩热和电加热器实现系统内冷热联动,既提高系统循环效率又克服了系统对外部热源的依赖,从而适应更加多样化的应用场合。
2019年02期 v.39;No.168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乔丹;张华;王子龙;柏霄翔;刘占杰;
本文提出一种以半导体制冷片为控温模块的半开放式恒温箱,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作为热源,以实现家庭绿植在冬季对温度的需求。在环境温度0℃和10℃的工况下,半导体制冷模块输入电压分别为24 V和30 V进行试验。实验表明,半导体元件通电后,输入电压的大小对冷热端温差有明显的影响,半导体元件冷热端温差越大,电流越小,且输入电流随着温差逐渐变大而降低,降速逐渐减慢,最终趋于稳定状态。整个恒温箱的温度控制基本符合要求,均处于适宜温度区间。
2019年02期 v.39;No.168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施清清;眭敏;甘立荣;黄树燕;杨明辉;谢标志;
壳管式换热器换热管束客户长期使用后出现腐蚀泄漏。本文采用离子色谱(IC)、断口金相(OM检验、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工作环境调查、复现试验(RE)等分析方法,确认与复现失效机理为铁过量地下水质环境下的缝隙腐蚀,且随着Fe~(3+)含量的增大,Cu的阻抗随着腐蚀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高后降低之后趋于稳定,Cu的腐蚀反应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
2019年02期 v.39;No.168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丹瑜;马效文;范永坚;
汽车空调异味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终端汽车客户。低温异味是汽车空调异味中的一种新现象。通过台架实验以及整车实验证明,此现象和蒸发器表面温度密切相关。低温异味只有在蒸发器出现结冰现象时才出现。为了减弱甚至消除此异味,改进压缩机控制算法和替换空调滤网材料的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某车型在措施实施后,售后抱怨数量降低60%以上。
2019年02期 v.39;No.168 63-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鸿明;
在汽车整车开发前期中,空调制冷是关键的性能参数,如果制冷性能设计过大,可能导致零件成本的上升,如果制冷性能设计过小,可能会引起客户对空调制冷的抱怨,最终客户会通过舒适性反馈出来。本文对最大制冷工况进行虚拟仿真,温度结果误差小于百分之五,与试验结果吻合,之后,通过人体模型、流场和温度场结果计算出人体舒适性。该人体舒适性分析流程能够在前期开发阶段就对舒适性进行评估,指导空调系统制冷功能的前期开发,不但提高前期开发设计的稳健性而且节约整车开发成本。
2019年02期 v.39;No.168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晓鹏;周大志;
作为电子膨胀阀控制的组成部分,过热度控制器对于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在实践中发现,现有的过热度控制器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过热度控制器,包括启停阶段控制优化、制冷和制热不同模式下控制优化、变频系统控制优化以及紧急情况控制优化。该控制器可以覆盖各个应用场景,提高对系统需求的响应度,更为智能,系统效率更高。通过硬件和软件的优化,最大可以节省20%的成本。
2019年02期 v.39;No.168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