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友情链接

期刊简介

    《制冷技术》是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上海市制冷学会和中国制冷学会合作主办的学术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创刊于1981年,双月刊,大16开本,88页,发行量为4000册/期。

    《制冷技术》刊登有关低温工程、制冷机器与设备、冷藏库与仪器冷冻工艺、冷藏运输空气调节工程、冷冻医疗、升华干燥、小型制冷机以及制冷技术基础理论在其它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技术进步介绍,制冷空调及食品冷冻生产上的新技术、新经验和革新成果,并提供开展学术讨论、进行经验交流的园地等;刊登的内容还包括国外技术、行业信息、学会动态、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通知等内容。

    《制冷技术》主要读者分布于大专院校、设备制造企业、制冷相关的专业设计院、专业工程公司、制冷空调使用单位及与制冷空调专业相关的各个行业。《制冷技术》是广大读者了解制冷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31-1492/TB

国际刊号:ISSN 2095-4468

理事单位:  

国际铜业协会

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开利暖通空调经营(上海)有限公司

谷轮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昊姆(上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3期
研究与分析

复合三水醋酸钠相变球蓄热器充放热特性实验研究

杜锦涛;徐政凯;陈颖;陈健勇;盛鑫鑫;罗向龙;

本文设计并制作了复合三水醋酸钠相变球蓄热器。实验研究了不同进水位置、流量和相变球数量对蓄热器内相变材料温度分布、热分层特性和充放热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充热阶段蓄热器进水位置在顶部有助于相变材料熔化,平均充热功率比采用底部进水时最大能提高39%。增加相变球数量有助于减缓理查森数(Ri)下降,并延长放热时间。放热时蓄热器的进水位置从顶部改为底部后,热分层更明显,平均放热功率最大提高了47%。

2025 年 03 期 v.45 ; 广东省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No.2022A1515012035)
[下载次数: 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电子膨胀阀开度对闭式CO2热泵干燥系统性能的影响

王怀琛;武卫东;张华;李振博;侯亚祥;

针对带回热器闭式跨临界CO2热泵干燥系统,本文实验研究了电子膨胀阀(EEV)开度对闭式CO2热泵干燥系统运行参数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EV开度从20%升至50%,制热量、制冷量和系统功耗均不断降低,压缩机排气压力和EEV进口压力不断下降,压缩机吸气压力和EEV出口压力缓慢上升,压比不断减小,制热性能系数(COPh)、系统性能系数(COPsys)和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均先升高后下降,单位时间除湿量(MER)逐渐降低;当EEV开度为20%和50%时,制热量分别为7.04 kW和5.34 k W,制冷量分别为5.83 kW和4.28 kW,系统功耗分别为1.87 kW和1.46 kW,MER分别为3.52 kg/h和2.64 kg/h,COPh分别为4.03和3.97,COPsys分别为6.86和6.58,SMER分别为1.88 kg/(kW·h)和1.81 kg/(kW·h);当EEV开度为30%时,COPh、COPsys和SMER有最大值,分别为4.13、7.00和1.98 kg/(kW·h)。

2025 年 03 期 v.4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2176016)
[下载次数: 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R134a和R1234ze(E)在水平异形管外降膜流动数值模拟

张君怡;杨丽;吴兆娣;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Fluent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利用体积函数模型研究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管外气液两相的降膜流动,通过对比不同的换热管的形状、布液高度及制冷剂,分析了换热管外成膜情况、液膜的流动情况和成膜厚度。结果表明:采用同一种制冷剂时,3种管形的液膜厚度在0°~180°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液膜厚度最小值均在90°附近,且水平方向圆管的液膜厚度分别为0.349 mm和0.343 mm,大于另外2种换热管;蛋形管的成膜效果好于圆管和滴形管;在不同的制冷剂下,蛋形管管外液膜厚度在水平方向分别为0.346 mm和0.334 mm,制冷剂R1234ze(E)的成膜效果优于制冷剂R134a;当采用制冷剂R134a且流速一定时,蛋形管的液膜厚度在上半周随布液高度的影响增大而减小,下半周则与之相反。

2025 年 03 期 v.45 ;
[下载次数: 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电动汽车制热并联热泵系统的部件性能与舒适性分析

王天英;张驰;李春彤;陆冰清;陈江平;施骏业;

本文研究了电动汽车并联式热泵热管理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性能,对水冷冷凝器进行选型分析,从低压流阻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角度进行仿真,对比了并联式与串联式热泵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能效表现。此外,研究评估了压缩机转速调节对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的潜在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并联式热泵系统在0℃工况下的性能系数较串联式系统高10%~15%,在-10℃新风工况下高5%~80%。研究强调了优化热泵系统设计、提升散热器单体性能及调整运行策略的重要性,旨在提高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热管理性能和乘客的舒适性体验。

2025 年 03 期 v.45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20YFA0711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2306104)
[下载次数: 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光伏直驱微型压缩式电子设备冷却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张淞屹;杨宾;于晓慧;

本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蒸气压缩式电子设备冷却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光伏直驱微型压缩式电子设备冷却系统。实验研究了典型工况下太阳能辐射强度、压缩机转速和电子设备热功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晴天工况下运行5.5 h,平均辐射强度为839.8 W/m2,蓄电池储存电能1.04 kW·h,存储的电能可供系统在无光照下连续运行5.7 h。阴天工况下运行5 h,平均辐射强度为147 W/m2,系统的耗电量需由光伏和蓄电池联合供给,光伏供给0.17 kW·h的电量,占比32.7%。电子设备加热功率为550W,压缩机转速为2 750 r/min时,系统获得最高性能系数(COP)为6.17。电子设备热功率为400 W时,系统COP为3.92,功率每增加50 W,系统COP分别升高了10.3%、9%和8.8%。

2025 年 03 期 v.45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E2019202089)
[下载次数: 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02 01
2024 S1 06 05 04 03 02 01
2023 06 05 04 03 02 01
2022 S1 06 05 04 03 02 01
2021 S1 06 05 04 03 02 01
2020 S1 06 05 04 03 02 01
2019 S1 06 05 04 03 02 01
2018 S1 06 05 04 03 02 01
201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S1 06 05 04 03 02 01
2015 S1 06 05 04 03 02 01
2014 06 05 04 03 02 01
2013 04 03 02 01
2012 04 03 02 01
2011 04 03 02 01
2010 S1 04 03 02 01
2009 04 03 02 01
2008 04 03 02 01
2007 04 03 02 01
2006 04 03 02 01
2005 04 03 02 01
2004 04 03 02 01
2003 04 03 02 01
2002 04 03 02 01
2001 04 03 02 01
2000 04 03 02 01
1999 04 03 02 01
1998 04 03 02 01
1997 04 03 02 01
1996 04 03 02 01
1995 04 03 02 01
1994 04 03 02 01
1993 04 03 02 01
1992 04 03 02 01
1991 04 03 02 01
1990 04 03 02 01
1989 04 03 02 01
1988 04 03 02 01
1987 04 03 02 01
1986 04 03 02 01
1985 04 03 02 01
1984 04 03 02 01
1983 04 03 02 01
1982 04 03 02 01
1981 01

空气源热泵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李素花;代宝民;马一太;

本文简述空气源热泵的历史,分析空气-空气和空气-水两种空气源热泵的优缺点。文章从理论上分析空气-水热泵采暖的可行性,并有产品数据比较。作者认为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和北方寒冷地区的南部,空气源热泵可以取代锅炉为主的采暖方式,达到节能和环保的双重目的。

2014 年 01 期 v.34;No.132 ;
[下载次数: 4,964 ] [被引频次: 131 ] [阅读次数: 5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我国空气源热泵供热现状、技术及政策

吴迪;胡斌;王如竹;杨国忠;骆名文;

随着我国北方冬季雾霾的加剧,北方冬季供热的"煤改电"工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煤改电"在经历了清洁不节能的电热设施直接供热阶段以后,转向清洁又节能的空气源热泵供热阶段。根据地区气候特征差异,在夏热冬冷地区(HSCW)推荐使用传统的单级压缩热泵结合小温差风机盘管末端供热;在寒冷地区(C)推荐使用补气增焓压缩热泵,末端使用小温差风机盘管或者地板辐射供热;在严寒地区(SC)推荐使用多级压缩热泵、复叠式热泵或跨临界CO2与R134A复合热泵供热而使用新型双金属散热器、地板辐射供热或者小温差风机盘管将成为严寒地区的供热趋势。以上适用性技术与政策有效结合可以切实保证清洁供热的顺利推进。

2017 年 05 期 v.37;No.157 ;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YFB0601200)
[下载次数: 1,854 ] [被引频次: 89 ] [阅读次数: 5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关于住宅用空气源热泵空调、供暖与热水设计要素的思考

王如竹;张川;翟晓强;

本文对目前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供暖与热水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节能性,强调气流组织和湿度控制的重要性,满足人们全年生活的热舒适性要求;提出了针对气候特征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控制策略以及合理评价冷凝热回收空调系统;分析了通过采用小温差末端实现空气源热泵高效舒适供暖来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空气源热泵冷热水系统一机多能的系统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出台相关标准规范、优化系统的关键参数、研发气候适应性热泵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供暖和空调问题,促进产业革新与升级。

2014 年 01 期 v.34;No.132 ;
[下载次数: 2,429 ] [被引频次: 86 ] [阅读次数: 6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冰温技术在食品贮藏中的研究进展

应月;李保国;董梅;户超;

冰温技术是一种新型食品贮藏保鲜技术。本文介绍了冰温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贮藏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作为冰温技术延伸的超冰温技术和冰膜贮藏技术未来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9 年 02 期 v.29;No.112 ;
[下载次数: 1,432 ] [被引频次: 80 ] [阅读次数: 4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国内外冰蓄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张永铨

本文介绍了我国为了推动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制订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对我国从90年代初至今,冰蓄冷和水蓄冷工程项目作了较全面统计和简介。本文介绍了日本水蓄冷和冰蓄冷的进展和小型冰蓄热式组合空调机的研制成功。日本预计到2010年通过蓄冷空调系统可移峰742万千瓦。

1999 年 02 期 ;
[下载次数: 1,118 ] [被引频次: 76 ] [阅读次数: 5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空气源热泵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李素花;代宝民;马一太;

本文简述空气源热泵的历史,分析空气-空气和空气-水两种空气源热泵的优缺点。文章从理论上分析空气-水热泵采暖的可行性,并有产品数据比较。作者认为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和北方寒冷地区的南部,空气源热泵可以取代锅炉为主的采暖方式,达到节能和环保的双重目的。

2014 年 01 期 v.34;No.132 ;
[下载次数: 4,964 ] [被引频次: 131 ] [阅读次数: 5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地源热泵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武曈;刘钰莹;董喆;方莹;刘益才;

本文从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三个方面,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对三大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说明其特点和优劣。在综合国内外研究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总结分析了21世纪地源热泵的研究进展及新研究趋势——针对水体承载能力、热泵系统的效能等利用现代手段进行分析和提高。同时,本文对新技术与热泵原有技术的结合进行了简明例举,列举出与太阳能、冰蓄冷、余热利用相关的概要。通过本文表明地源热泵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显著优势,也证明其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4 年 04 期 v.34;No.135 ; 2013年中南大学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 2013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计划资助
[下载次数: 2,605 ] [被引频次: 75 ] [阅读次数: 6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2020年度中国压缩机市场发展分析

李玲珊;刘暘;初琦;

进入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新冠疫情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和消费得以明显复苏,压缩机企业积极为整机企业年末促销备货做好准备,出货形势实现逆势反弹。但国外疫情形势急剧恶化,受疫情封锁影响,海外很多制冷设备整机工厂不能正常开工,全球供应链的紧张局面推动产业链向中国回流,激增的制冷设备出口需求有效拉动了上游压缩机出货,成为下半年压缩机市场大幅反弹的重要推动因素。

2021 年 S1 期 v.41 ;
[下载次数: 2,492 ] [被引频次: 38 ] [阅读次数: 2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关于住宅用空气源热泵空调、供暖与热水设计要素的思考

王如竹;张川;翟晓强;

本文对目前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供暖与热水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节能性,强调气流组织和湿度控制的重要性,满足人们全年生活的热舒适性要求;提出了针对气候特征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控制策略以及合理评价冷凝热回收空调系统;分析了通过采用小温差末端实现空气源热泵高效舒适供暖来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空气源热泵冷热水系统一机多能的系统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出台相关标准规范、优化系统的关键参数、研发气候适应性热泵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供暖和空调问题,促进产业革新与升级。

2014 年 01 期 v.34;No.132 ;
[下载次数: 2,429 ] [被引频次: 86 ] [阅读次数: 6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太阳能制冷的应用现状

Renato LAZZARIN;王云鹏;张晓宁;赵国君;

太阳能制冷是一种有前景的环保制冷技术,它能满足全球空间制冷日益增长的需求。太阳能制冷可以通过多种技术途径来实现,其中有两种主要的商用太阳能制冷方式:由光伏(PV)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机(光电制冷)和由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热量驱动的制冷机(光热制冷),两者的系统效率值相差不大。经济分析表明,光伏(PV)系统的投资成本最低,是其他系统的50%。太阳能制冷技术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对环境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并且此技术已经成熟,可以与传统制冷技术竞争。

2021 年 02 期 v.41 ;
[下载次数: 2,372 ] [被引频次: 15 ] [阅读次数: 35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公告栏

下载中心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